网站首页   >   理事会动态   >   地方研学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杂志社理事会赴安徽开展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2024-05-31 15:02:29

0次浏览

 

近年来,安徽为打造汽车产业高地,逐步形成了完整与高度聚集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充分了解在汽车产业政策帮扶、重大项目引进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5月28日-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杂志社理事会赴安徽合肥调研考察。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韦大乐,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吴晓华、产业所副所长谭永生、产业所高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杨威,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杂志社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汉、副秘书长李琴等参加调研。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汪毅向调研组介绍到,汽车产业是安徽省“首位产业”。2023年,全省汽车产量249.1万辆,同比增长48.1%,占全国比重为8.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同比增长60.5%,占全国比重为9.1%。汽车出口114.7万辆,同比增长80.1%,占全国比重为23.4%。今年1—4月,全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分别为92.9万辆、33.1万辆和43万辆,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0.3%、11.1%和23.5%。安徽省发展汽车产业的重要举措主要有:一是加强政策支持,成立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省汽车办并实体化运行,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调度、督查和推进落实职能;二是坚持合理布局,坚持错位发展,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市多点支撑发展格局,集聚奇瑞集团、蔚来汽车、大众安徽、合肥比亚迪、江汽集团、合肥长安、汉马科技等7家整车企业,初步形成安庆、宣城、滁州、马鞍山等多个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汽车全产业链;三是强化创新引领,以全球视野、前瞻思维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构建“1+N”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体系,创新体系建设类实验室挂牌运行。

 

 

安徽省汽车办综合协调组副组长陈国庆介绍到,为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按照2023年6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的部署,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建了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汽车办”),并实体化运作。省汽车办下设综合协调组、整车推进组、零部件推进组、后市场推进组、人才和开放推进组等5个专项工作组,专门负责推动项目、政策等落地。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四级调研员石经考介绍了合肥市聚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的主要成效及举措:一是完善推进机制,高位推动全市战略新型产业发展;二是构建产业体系,着力打造“3+N”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下塘”“新桥”“新港”三大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在高新、经开、包河、肥西、肥东、庐江等重点区域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配套产业园区;三是壮大产业规模,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最大、知名品牌最多、产业链供应链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四是完善产业链条,“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整车企业,推进“整零协同”;五是创新生态建设,与大学大院大所等共建6家契合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汽车产业技术攻关。

 

 

调研组对合肥市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在汽车产业扎实推进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发者七大生态建设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同时提出几点发展建议:一是有序引导产业资本向新能源汽车生态聚集,避免盲目内卷和盲目扩张;二是加大汽车产业“走出去”支持力度;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

 

 

调研期间,调研组还考察了合肥培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俞培君介绍到,公司总部位于宁波,是一家专业生产汽车减震器活塞杆产品的单项冠军企业,选择来合肥投资建厂,一方面因为这里营商环境优越、基础设施完备、物流发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服务奇瑞等整车制造企业。未来五年,公司销售额预计将保持25%-30%的增长率,到2028年,宁波培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预计达到50亿元的产值,合肥工厂的产能将达到10-12亿元。